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园林新闻 基层动态 规划设计 外埠传真 社会绿化 园林党建 党风廉政 政策解读 园林景观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0-11-14 【来源:孟州市园林处】 【字体: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莉华    
    
  
   

张莉华 

从近年来国内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来看,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恢复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整体、谐同、自生、开放的生态文明,孵化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殷实、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态社区,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近年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人口、环境、资源压力等制约因素下, 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生态城市建设应秉持的理念与意识欠缺,全民参与度不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仍然属于政府倡导下的参与;从参与的内容来看,目前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参与宣传教育方面;从参与的过程来看,主要侧重于事后的监督,事前的参与不够;从参与的保障来看,政府组织的较多,制度性建设不够;从参与的效果来看,流于口头的多,见诸行动的少。所以,我国急需建立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 

生态城市建设片面追求整齐划一、观赏效应,缺少地方特色, 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的城市,正在被着装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忽略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一味地追求城市美化亮化,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营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从而使城市演变成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丧失为代价,要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自然系统,使城市建设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融合。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淡化生态资源培植,考虑经济建设过多,考虑生态资源再造较少,从战略上忽略了生态资源培植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忽略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忽略了形象建设中的公众认可度。依据生态经济学法则,在城市经济运行中,城市经济系统决不是孤立的,城市经济系统必须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最佳匹配的状态,实现生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城市地面过度硬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地面过度硬化弊端:一是滞留地面的雨水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瘫痪;二是地下水得不到补充,造成缺水,使城市树木生长受到威胁;三是由于水下渗的减少,使城市土壤本来可以发挥作用的环境净化功能不能有效利用,土壤水库功能不能发挥;四是过度的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热辐射,使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大。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除了因为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滞后的影响外,还在于生态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城市形象设计的理论、方法、原则以及设计的内容和建设的方向没有明确把握,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这些原因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失误。 

笔者认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城市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生产力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各级领导和决策者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要积极培养城市市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2、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要体现生态经济的基本原则,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人的本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对城市的体型、空间环境,包括城市的各类建筑、公用设施、园林小区等作出整体综合的构思与设计,体现城市功能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对自然遗产、文物古迹等的破坏,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3、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城市定位和城市整体发展目标。21世纪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工业化水平的城市,产业结构将有明显区分。21世纪中叶,是中国城市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首先要实现传统的产业革命,完成工业化任务,同时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下,要迎头赶上新技术革命。为了实现这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群,占领若干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 

4、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城市建设的绿色含量,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及作用,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一整套严密、可操作的执法监督机制。三是建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要科学设置绿色GDP和包括资源、环境、人才等指标,使政绩考核真正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总之,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 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生态城市使人类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理想的曙光。但是,建设生态城市任重而道远,面对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个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将会在中国不断涌现。  
阅读次数:3557
主办:孟州市园林处 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45 豫ICP备11005110号
CopyRight 2006-2016 Jzylj.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48号
信息报送 公务短信平台入口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IE8.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技术支持:焦作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