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经验之生态文明篇
一座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佛山街头的游园入口
佛山市民在花墙前自拍
佛山市民在公园休闲游玩
横跨在江面上的东平大桥
核心提示
在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背后,是佛山作为制造业城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实际上,佛山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中,一直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守望者。
通过实施“十一五”期间的“三年促变,绿地佛山”行动、“十二五”期间的“城市升级三年行动”,佛山已从昔日烟尘弥漫的工业重镇,蝶变为如今“城产人融合”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在此基础上,佛山还实施“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为抓手,不断为城市增光添彩,为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绿色,是人类对世界最深情的眷恋。从空中俯瞰,佛山宛若镶嵌在珠江岸边的“绿宝石”,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佛山,正从梦想变成现实。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国永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佛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站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起点,佛山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坚定不移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
拥有近3万亩生态林的云勇林场,被佛山人亲切地称为“城市绿肺”,经过59年的发展,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云勇林场是佛山生态文明建设最生动的实践案例。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是云勇林场的发展理念,也是佛山的发展理念。佛山人清醒地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他们响亮地提出“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誓要重现岭南水乡的美丽风貌。
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取舍之间,考验着佛山人的决心、勇气和担当。举全市之力而为之,佛山突破城市开发强度大、林地资源不足、生态用地相对紧缺等瓶颈,狠抓“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突出用“绿色”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工业城市“绿色升级”,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飞跃。
目前,佛山“两环绕城、双翼保障、绿核荟萃、绿网相连”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已然成型,下一步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公众生态意识,让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佛山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成功探索。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加坚定了佛山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的决心与信心。
构建互联互通生态绿化新格局
佛山人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美丽生态的分量在佛山人心中越来越重。
顺应群众的期待,佛山立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起点,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勇建新功,明确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的目标,努力把佛山打造成“山、水、林、田、湖、文”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创富天堂。
目标愈清晰,行动愈坚定。佛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脚步,都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佛山加快实施《佛山市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2)》和《关于推进城市生态绿心群建设的实施方案(2018-2020)》,进一步促进城市森林和绿地提质增量,巩固提高“创森”成果,充分发挥林业绿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响应“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号召,佛山人聚焦新目标,实现新作为,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绿心群”建设工程、森林小镇建设工程、“三旧”改造增绿工程、退耕还林建设工程、限桉退桉提质工程、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程六大重点工程,力争全市新增森林面积13.39万亩,将市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33%。
在加快生态“绿心”建设基础上,佛山提出新思路——瞄准城市干道和河道绿化,实施“向路扩绿,向水借绿”,迅速梳理规划一批“点线面”项目,并形成项目库,制定建设时间表,强化考核督导,狠抓项目落实,构建“点线面”互联互通的生态绿化格局,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顺德三洲大道旁的三圣河,夏东社区居民何女士每晚都会到此散步,欣赏河两岸的美景。昔日臭水河如今变清了,何女士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这为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指明了方向。
佛山向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开战”:在大气治理方面,以治理细颗粒物和臭氧为重点,协同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实施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严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理,强化露天焚烧监管,逐步消除严重污染天气;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河网水系特点,强化源头控制、城乡统筹、水陆联动,实施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四源共治”;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以分类保护和治理为指导,确保完成土壤污染防治任务,确保有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针对环保痛点,佛山频频亮剑。今年年初,佛山启动大气中度污染精准管控预警,共检查企业390家、工地523个;查处超标排放车辆和有撒漏渣土车、泥头车共16辆;查处闯禁行为173宗。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重在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目前,佛山已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综合执法平台;严格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借力体制机制优势,佛山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政绩评价及考核制度,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市场制度和体系,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把生态文明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不久的将来,佛山将以“内外兼修”的生态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与时俱进、创新升级的制造业大市,又是一个四季有花、处处有景的花园城市。
记者感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焦作依山傍水,与佛山一样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全有基础、有条件走出一条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
能源结构不优、工业结构偏重、污染企业较多,在巩固前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焦作市严格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和“水十条”,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整体环境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改善。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取舍之间,考验着佛山人的决心、勇气和担当。当前,佛山“两环绕城、双翼保障、绿核荟萃、绿网相连”的森林生态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他们“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公众生态意识,让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惠及百姓”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2018 年 8 月 13 日《焦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