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深秋时节,我市北部太行山区,绿色、黄色、红色的叶子交相辉映,而位于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一座山包上的大片紫薇树林更是引人注目。栽下这片紫薇树林的是董占根,失去双脚掌的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昔日的350亩荒山野岭披上美丽的绿装,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默默奉献着。
今年53岁的董占根,在四个月大的时候,因一次意外烧伤而失去双脚掌,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世纪80年代,他高中毕业后找工作屡屡受挫,便开始在新乡市封丘县老家大面积种植金银花,在周边地区批量销售。1987年,他来我市投奔亲戚,转行做起水产生意,很快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并在我市买房安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淘到人生第一桶金后,董占根开始第二次创业,在我市开办一家石料厂。由于踏实能干,只有几年光景,他的石料厂就成了我市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石料厂虽能挣钱,但是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再继续经营下去了。”2008年,董占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毅然关闭了苦心经营且在盈利中的石料厂,同时决定承包荒山植树造林。
当年,董占根与赵庄村村委会签订350亩荒山的承包协议,并投资近200万元,建起一座以果树种植和家禽、家畜饲养为主的绿色生态园。随后的几年里,他又陆续投入100多万元,引进、栽种了品种更加丰富的景观苗木,让初具规模的绿色生态园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这片紫薇树林旁向四周望去,董占根内心的充实感溢于言表:“那片是核桃树,那边是梨树、苹果树,远处是柿子树、枣树;这片树林里套种的是金银花,那片树林里套种的是茶花;那里是养鸡场和养猪场;那些是我新栽种的红叶石楠!”
荒山野岭旧貌换新颜,让董占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片荒山土质较差,不适合种植果树和观光苗木,他就高价租用挖掘机挖出一个个树坑,从山下拉土填进树坑里,再给每一个树坑施上鸡粪、猪粪等农家肥,想方设法提高树木成活率。“在山上植树,最大的问题是浇水难。”他说。每次植树,他都要从山下引水灌溉,有时浇灌一次就要花费几万元。
在绿化荒山过程中,董占根还为许多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希望带动更多残疾人和他一起在荒山上植树,实现人生价值。“目前,生态园里负责养鸡场、养猪场和果树日常管理的工人,大部分是残疾人。我们虽然身患残疾,但是都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他满怀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