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园林新闻 基层动态 规划设计 外埠传真 社会绿化 园林党建 党风廉政 政策解读 园林景观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城市如何破解“看海”难题
发布时间:2016-06-23 【来源:宁波日报】 【字体:

 

  “一下雨,就成了海景城”。盛夏将至,几乎每一次强降水,都会引发部分城市严重内涝,网络“看海”段子不断,城市内涝引发又一轮公众担忧。那么,城市内涝是如何造成的?难题怎么破解?公众又该如何应对暴雨灾害?

  城市内涝缘何而生

  城市内涝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灾害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在暴雨下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严重积水。导致城市排水困难的原因很多,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城市靠管道排水,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非常快,往往先进行地上建设,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偏低,城市排水系统排水功能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差。

  此外,由于城市开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土地透水面积缩小,蓄、滞、渗水能力减弱,绿地、水体等天然排涝系统的减少,使城市缺少贮存多余雨水的地方,这也是使城市内涝现象加剧的重要原因。

  城市防洪防涝应急处置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层面、多个部门,比如,市政建设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然而,在现有行政体制下,各部门应急职能和资源分散,一旦出现大暴雨部门协调困难、配合衔接生疏,往往难以做到合力共享。城市防洪防涝应急预案体系粗放、预测预警机制不全、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以及应急物资储备不完备等因素,暴露出城市应急反应能力的短板。

  建设“海绵城市”非一时之功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国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让城市内70%的降雨就地得到消纳和利用。“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它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有序治理,解决方案要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把工程与非工程减灾措施、监测预警系统、灾害应急管理措施等技术和管理综合在一起。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盲目进行,要针对城市的不同特点找适合的建设方式,不能局限于学习国外下洼式绿地、雨水调节池等建设方式,而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建设“海绵城市”绝非一时之功,需要城市管理者认准目标,决意推进,不断扩大战果,久久为功。

  有效应对城市内涝

  告别城市内涝,根本上需长久之策。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相对滞后,短期内城市内涝难以解决,在此情况下,公众和政府又该如何应对城市内涝?

  专家指出,公众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对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要重视。在暴雨来袭时,尽量少出门,尤其尽量减少开车。公众还要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活动场所有一个风险评估,尤其是对下水道、水体是否带电提高警惕。

  气象部门光有暴雨预报还不够,因为暴雨的中心和城市实际积水最多的地方并不完全重合,要实现气象和交通等部门联动,尝试发布水情预警,其中包括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内涝、积水可能有多深等信息。

 

 

阅读次数:9298
主办:孟州市园林处 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45 豫ICP备11005110号
CopyRight 2006-2016 Jzylj.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48号
信息报送 公务短信平台入口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IE8.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技术支持:焦作网络公司